top of page

ORIGIN_XXX

40年前,我的父母在放学路上爬树捉甲虫,赶海拾贝壳。

15年前,我和朋友们放学后坐上地铁直奔游戏厅,在商场里打发时间。

我能在如迷宫般的商场里准确定位到我心仪的娃娃机,就如同我父亲小时候能在鱼塘间轻松发现小龙虾的藏身之处。
shanghai_tm5_1984_1988_lrg.jpeg

上海 1984-1988

我的父母约15岁时

shanghai_oli_2013_2016_lrg.jpeg

上海 2013-2016

我约15岁时

1985 年(上)和 30 年后(下)的陆家嘴

图片由 Liu Heung Shing 提供

在上海长大,我的儿时记忆交织在玻璃幕墙和混凝土之间。城市中的树木花草,大多是设计景观的一部分,一旦这些植被越界进入人类活动空间便会被修剪。对我而言,自然是旅行目的地,是完全脱离于生活的非日常的存在。

 

仅一代人的时间,上海的自然-城市平衡基线从森林、河流和随处可见的动物,退化到花园、草坪和路边灌木。如此迅速的“基线推移”,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。于是自然不仅是在现实,更是在我们的认知之中,逐渐消失。

image-asset.jpeg

50年代

“基线推移”(Shifting Baseline Syndrome)是指缺少对过去环境状况的记忆、知识或经验而导致的,对自然环境状况的公认基准的逐渐改变,由Daniel Pauly于1995年首次提出。

简而言之,我们现在认为是健康的环境,上一代会认为是退化的,而我们现在觉得退化了的状态,下一代会认为是健康或“正常”的。
1980.jpeg

80年代

资料来源:McLENACHAN, L.(2009),用历史照片记录佛罗里达群岛大型冠军鱼的大小缩水,保护生物学,23:636-643。

照片由Monroe Public Library 提供

正如Soga和Gaston(2018)所说,当代人无法感知他们的环境发生了多大的变化,因为他们是在与自己的“基线”而不是与历史基线进行比较。
origin_100.jpg
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,自然逐渐被推离人类活动聚集区。城市中的人只需要支付标注的价格,商品便如魔术般出现在家门口。如果我们继续无止尽地消费天然资源,那么自然生态崩坏的那一天将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早到来。但当认识到自然环境状况的客观变化时,我们也能通过改变人类活动,将基线推回到更为健康、富饶的水平。
ORIGIN_XXX运用AR技术,将材料来源在自然中生长的形态和周边环境直接投射到产品之上,使自然的无价不再被一块价格标牌所遮蔽。每个产品纹样所连结的AR形态各不相同,还原了被流水线工业加工前,材料作为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。人与物品,不再作为购买和被购买者,而是作为同样的生命体,进行平等的对视。
bottom of page